消化专业

日期:2020-04-15

消化专业简介


科室概况

南京市第一医院消化科建于1960年,1999年成为南医大硕士点,2001年取得国家药物临床研究机构资格。2009年成为南京市临床重点专科,2015年成为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


科室构成

现有医生29人,其中主任医师9人、副主任医师8人、主治医师8人、住院医师4人,获得博士学位7人,硕士学位12人。护士30人,队伍整齐。

获得GCP证书人员:PI:孙士其、张振玉(现任),历任秘书:孙丹莉、孔超美、张馨梅(现任),获得GCP证书医师:27人,获得GCP证书护士:13人。


科室业务

消化科工作区包括消化科门诊、消化内镜诊疗中心、2个消化科病区(本部68张床位,河西病区预计开放38张 床位)、消化科实验室。消化科年门诊量10万余人次,年出院患者3000余人次,吸引了较多的病人。病种齐全,有常见病、少见病及疑难杂症,能够满足本专业药物临床试验的需要。

内镜中心拥有各种类型电子胃肠镜、十二指肠镜、胶囊内镜、超声内镜、小肠镜等设备,包括奥林巴斯电子内镜CV-290,年内镜量超过2万人次。能开展普通内镜检查、超声内镜检查、胶囊内镜检查、单气囊小肠镜检查、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止血术(注射、金属夹……)、消化道异物内镜下取出术、早期消化道肿瘤内镜治疗术(EMR、ESD、EFR、STER)、ERCP胆管取石和支架植入术、EUS引导下细针穿刺术、上消化道良恶性狭窄扩张和金属支架植入术、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术(PEG/J)、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套扎术(EIS/EVL)、抗返流黏膜切除术(ARMS)、贲门失弛缓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胃轻瘫经口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POP)、经口隧道内镜下食管憩室间脊切开术(STESD)、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等治疗。

消化科实验室能开展24h食管PH检测、食管测压、C13呼气试验、唾液HP、HP抗体分型检测、HP培养+药敏及耐药基因检测等项目。

科室研究方向包括:消化道肿瘤的内镜下早期诊断与治疗,抗血小板药物引起胃肠粘膜损伤的防治,HP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炎症性肠病的基础、临床研究和多学科治疗。近3年消化科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中华级论文16篇,SCI 6篇。江苏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奖2项,南京市新技术引进奖1项。江苏省医学科技奖1项。在研课题9项,其中国自然3项、南京市科委1项、市卫生局4项,南医大2项。   

教学方面长期承担南京医科大学七年制硕士生的消化内科课程,承担南京医科大学和东南大学本科生、硕士生、留学生等各层次学生的临床实习带教。每年接受消化内科进修生10 名左右,每年开展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两项。1999年定为南京医科大学硕士点,有硕士生导师3人。


药物临床试验开展情况

2001年消化内科专业通过国家验收,被定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消化专业。资格认证以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我们加强组织建设和GCP相关知识的培训,所有研究人员都参加GCP培训并获得证书,具备开展临床试验必备的设备和仪器。专业病种齐全,主要包括: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癌;功能性消化不良、急性胃炎、 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胃癌;小肠梗阻/肿瘤/出血;习惯性便秘、溃疡性结肠炎、缺血性结肠炎、大肠息肉/癌、肠易激综合征;肝内胆汁郁滞、药物性黄疸、细菌性肝脓肿、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酒精性肝病、肝脏恶性肿瘤、脂肪肝;胆道运动功能障碍(SOD)、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胰腺癌、原发性腹膜炎、结核性腹膜炎等,能够满足本专业药物临床试验的需要。研究人员能严格遵循GCP原则开展药物临床试验,已在杂志上发表药物研究论文13篇。

至今已承接60余项药物临床试验,其中担任组长单位6项,目前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