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专业

日期:2020-04-15

呼吸专业简介


专科概况

南京市第一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呼吸内科是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南京医科大学“十二五”重点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国家级药物临床试验专业。科室开放床位81张,设有2个病区、1个RICU和呼吸诊疗中心(呼吸内镜室、呼吸睡眠监测室、肺功能室、呼吸病研究室)。科室现有奥林巴斯CV-260及最先进的奥林巴斯CV-290系统各一套、超声内镜(EU-ME2含弹性成像),超声小探头以及与之配套的检查镜、治疗镜、超细支气管镜、荧光支气管镜、窄波成像支气管镜、内科胸腔镜等,冷冻治疗仪,高频电氩气治疗仪等;飞利浦呼吸睡眠监测(Alice5多导睡眠仪)一套,床边呼吸睡眠监测(STARDUST II)设备;耶格肺功能测试系统一套(NDD EASY ONE),以色列肺部动态成像诊断系统一套(VRIXP);RICU拥有进口太空中央监护系统、有创呼吸机三台(G5 C1)、无创呼吸机15台,振动排痰仪、血气分析仪、PiCCO、便携式彩超、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等设备。现有医护人员70人,其中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6人,教授1人、副教授2人,硕士生导师5人。

 

专科主要技术优势与特色

一、肺癌早期诊断及多学科诊疗

呼吸科自2013年04月成立肺癌病房,重点收治肺部肿瘤、不明胸腔积液、肺部小结节等患者,年收治肺癌患者1500余名。对于肺癌高危人群,通过胸片、低剂量CT、痰液基细胞学检查、肿瘤标志物等进行常规肺癌筛查。对于肺部结节、肺部肿块,通过电子气管镜、荧光气管镜、超细支气管镜、EBUS、EBUS-GS、经皮肺穿刺活检等综合手段,大大提高肺癌早期诊断水平。常规开展肺癌多学科讨论(MDT),联合呼吸科、胸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影像科、核医学科、病理科,规范肺癌的诊断流程。

二、呼吸内镜介入诊疗技术

常规开展“BIS监测下实行清醒镇静下支气管镜检查”,患者的依从性明显提高,愿意再次复检率达96.3%。采用 EBUS-TBNA 技术诊断近纵隔和肺门病变并确定肺癌分期,超细支气管镜联合EBUS-GS用于肺部疾病的早期诊断,开展了冷冻、氩气、高频电、球囊扩张、气管支架等新技术。开展局麻下单孔内科胸腔镜用于诊断、治疗胸膜腔病变。

三、呼吸危重症特色技术

呼吸危重症患者床边气管镜检查及镜下介入治疗是呼吸科专科特色技术之一。应用气管镜介入技术处理复杂气道疾病,如气道异物取出术、气道支架置入术、冷冻治疗、大咯血的定位和局部止血治疗等,在危重病人的治疗和抢救中显示了独特的优势。

膈肌功能评估指导重症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有创通气治疗是RICU的另一项特色技术。通过综合评价患者的膈肌功能,指导通气参数设置和脱机,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和人机协调性,大大提高了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四、慢性气道疾病管理

设置了呼吸治疗室,配备有先进的肺功能仪,开展皮肤变应原检测,可检测30余种变应原,诱导痰炎症细胞和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来监测慢性气道炎症程度。开展以吸入疗法为主的慢性气道疾病规范化治疗,为患者制定稳定期长期治疗及急性加重时的治疗方案,针对患者建立专病档案,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进行“一对一”诊治和管理。

 

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

1、谷伟,科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医学会呼吸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呼吸分会肺癌学组委员、南京医学会呼吸分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医学会变态反应学会委员。擅长肺癌的早期诊断及规范化治疗、弥漫性间质性肺病及肺部疑难杂症的诊治。

2、孙丽华,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委员。曾任禽流感、甲流南京市专家组组长及江苏省专家组专家。擅长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早期诊断和无创通气治疗。

3、谭焰,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医学会呼吸分会慢阻肺学组委员。擅长呼吸危重症与肺部疑难病的诊断及治疗,擅长呼吸支持、呼吸内镜与介入、肺功能等技术。主要研究方向为急性肺损伤、慢阻肺的发病机制与治疗。